4月13日訊,拉薩市旅游局召開工作會議,對拉薩旅游業(yè)“十二五”工作進行了逐年規(guī)劃。拉薩市旅游局黨組書記董天明指出,今明兩年是拉薩旅游產業(yè)基礎夯實階段,將啟動重大旅游公共項目的建設,整頓旅游市場環(huán)境,推行國際旅游服務標準,重點推進特色旅游發(fā)展。
“十一五”期間,拉薩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313.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3.42億元。其中,2010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1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2億元,比2009年分別增長29%和28%。
據董天林介紹,“十一五”期間,拉薩市不斷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已初步形成“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相配套的完整產業(yè)體系,旅游業(yè)的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加強。以拉薩尼木縣和墨竹工卡縣為例,2010年尼木縣農牧民參與旅游戶數達到218戶,255人直接參與了藏香的制作和銷售工作,藏香銷售收入達到1136.51萬元。
自青藏鐵路通車以來,拉薩旅游業(yè)呈現出快速發(fā)展態(tài)勢,拉薩國際旅游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2010年,借助世博會宣傳平臺,繼世博會西藏周之后,成功舉辦“情系世博·相約拉薩”旅游宣傳周。
董天林表示,一是強化布達拉宮、大昭寺、納木錯等景區(qū)在游客心中的旅游形象,提升納木錯國際徒步大會的品牌效應,并將雪頓節(jié)打造成為兼具民族特色與多元文化特色的國際知名節(jié)慶品牌;二是與拉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相對接,將藏戲、格薩爾王傳、鍋莊等傳統(tǒng)文藝進一步引入旅游文化舞臺,策劃藏民族手工藝品展覽,全面體現藏族傳統(tǒng)文化魅力;三是啟動八廓街重要民居建筑以及拉薩重要宗教文化建筑修繕保護工程,開發(fā)“體驗拉薩傳統(tǒng)古宅魅力、感受拉薩歷史文化氣息”的旅游產品,增加游客對拉薩歷史的探密感;四是拉薩河濱水夜景帶建設,開發(fā)“夜色拉薩、浪漫情懷”旅游產品,增加游客對拉薩浪漫氣息的感受;五是挖掘拉薩“驢友文化”,開發(fā)瑪吉阿米餐吧、巴朗學旅館等知名驢友聚集地的特色旅游紀念品,如藏紙版《倉央嘉措情詩集》、《瑪吉阿米驢友留言日記》、《巴朗學驢友游記》等書籍和相關特色旅游飾品,提升拉薩旅游產品的特色性;六是充分發(fā)揮知名影視作品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通過影視文化作品推廣拉薩旅游景點或宣傳拉薩歷史故事。
今年拉薩市旅游局將啟動八廓街重要民居建筑以及拉薩重要宗教文化建筑修繕保護工程;啟動三大黃金旅游廊道的建設,完善318國道、109國道沿線的公廁、旅游標識牌、停車場、觀景臺等基礎設施;并建立拉薩市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向國內外游客提供信息咨詢、旅游投訴和產品推廣等服務,發(fā)放多語言版本的拉薩旅游指南和各類旅游宣傳品,在重點旅游景區(qū)游客中心,逐步實現景區(qū)導游多語種講解;啟動市區(qū)內各主要旅游道路的交通標識系統(tǒng)的完善工作,標識采用三語(藏、漢、英)形式;制定出臺《新建五星級飯店和賓館飯店更新改造扶持獎勵辦法》,推動星級飯店提升工作和一般檔次住宿設施的特色化、精品化改造;建設拉薩火車站、拉薩貢嘎機場旅游集散中心的二處戶外電子顯示屏。加強與民航的聯(lián)系、溝通,增加國際航線,提升拉薩旅游交通在全區(qū)交通網絡的樞扭地位,更好地服務國內外游客。
用五年的時間把拉薩建成國際旅游城市,這是拉薩旅游未來五年工作的重要目標。
據拉薩市旅游局介紹,到2015年,拉薩力爭游客接待人數達到81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95億,旅游總收入占本地GDP總量在25%以上。旅游產品達到國際水準,城市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現代服務業(yè)等適應世界發(fā)展潮流,綜合環(huán)境滿足中外游客的各種需求,基本建成“國際旅游城市”。